起源和发展

二十四节令鼓起源于1988年4月由新山中华公会承办的全国华人舞蹈节,该届舞蹈节的主题“九舞”代表的是第九届全国华人舞蹈节,同时也呼应《楚辞·九歌》,寓意“古有九歌,今有九舞”。工委会策划陈再藩原先构思在开幕仪式上以九面南狮鼓串击,以激昂的鼓声传达节庆热闹的气氛,他的构想得到作曲家陈徽崇提供的音乐创作《九鼓雷鸣》。

再后陈再藩在阅读台湾诗人向阳的作品《四季》时,有感其中二十四节气手写现代诗的书法优美,产生以二十四节气的书法艺术为二十四面单皮鼓“刻背”的构想,以每一面鼓代表一个节气,形成天、地、人融合一体的表演概念。
陈再藩的构想获得富商郭鹤尧的支持,在得到中华公会和五大会馆的资助下成立世界首支二十四节令鼓队,12位新马书法家于1988年6月12日在柔佛古庙挥毫,写出二十四节气刻在二十四面鼓背。 2005年9月12日,二十四节令鼓首次在中国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公祭活动演出; 2009年2月14日,马来西亚旅游与文化部宣布二十四节令鼓成为马来西亚国家遗产的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