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寺(泰语:วัดอรุณ),又称作晓庙、郑王寺或郑王庙,是泰国首都曼谷市曼谷艾县“血脉之河”昭拍耶河西畔的一所佛教寺院。它的全名为 วัดอรุณราชวราราม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Wat Arunratchawararam Ratchaworamahavihara)。享有“泰国埃菲尔铁塔”的美称。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在郑昭迁都到此地创建吞武里王朝之后,吞武里区也日益兴盛。寺庙于1809年竣工,1847年又被重修。它是大城时期孟库国王时代留下的最伟大的创举、最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使得黎明寺成为现今昭拍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筑、参观量最高的寺庙(黎明寺每日对外开放)。

黎明寺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时期,原名为Wat Makok,意思是“橄榄树佛寺”。大城王国的首都阿瑜陀耶被缅甸侵占,变成了缅甸雍笈牙王朝的新首都,郑昭在吞武里建都,成立了吞武里王朝。1768年,郑昭在维猜延堡垒旧址上建起了他的新王宫,此堡垒早在16世纪初就起到了保卫进入泰国境内船只的防守工作。在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有两所佛教寺庙,橄榄树佛寺(Wat Makok)和泰集市佛寺(Wat Tai Talad),今称:Wat Moli Lokayaram。因为这两所佛寺正好处于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所以均不允许佛僧住宿。因佛寺处于王宫场地内而不准佛僧住宿的规定与今日曼谷玉佛寺因处于大皇宫场地而同样地不允许佛僧住宿的情况相同。

 


拉玛一世承权期间,皇太子(未来的拉玛二世)命令修复黎明寺,将原先仅16米高的主塔增至到当今的79米高度,使其宏伟的气派满足了“天使之都”的佳名。拉玛二世将黎明寺改名为Wat Arunratchatharam。拉玛二世驾崩后将骨灰安置在这里。寺庙的扩建工作在拉玛三世的命令下竣工了。拉玛四世给予了这所佛寺它当今的名称—Wat Arunratchawararam,简称“黎明寺”(Wat Arun)。原王宫(Phra Racha Wang Derm),也就是郑昭所修建的王宫后来被修复了,现在称作“郑王宫”。黎明寺因为位于原来的“郑王宫”场地内,所以也常常被称作“郑王寺”或“郑王庙”。郑王宫位于黎明寺的正南方,现在与残余的维猜延堡垒(现称:Wichaiprasit堡垒)一同归属泰国海军基地的场地。维猜延堡垒的遗址虽然因为是军事基地而不允许游客直接观访,但还是可以从曼谷艾运河三角洲岸边观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