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与保护
史前年代
根据考古发掘,大熊猫在史前年代曾在今日的河南地区大量繁殖。由于大熊猫体型庞大,除了能提供肉食及骨髓以外,它漂亮的皮毛亦为古人所青睐,所以曾经被古人大量猎杀。
古代
2012年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发现可能是大熊猫近亲化石(Agriarctos Beatrix),而这种熊猫活跃于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属于小形(plantigrade)杂食跖行动物。而这种动物因生存环境问题迁移中国。这种动应有深色皮,左肩及眼和尾部都有白点,类似现代的马来熊,生活方式也同马来熊相似,都是以生果、昆虫、植物为食,还比现代马来熊小,体重还比马来熊轻。从牙齿结构中发现同大熊猫同属大熊猫亚科,亦发现同现传大熊猫有亲缘关系,是大熊猫亚科中最原始一种。可惜它已灭绝,因此或许为大熊猫找到可能源自欧洲证据、及解开大熊猫身世之迷。关于大熊猫分类,科学家以研究和争论100年,未有定案。估计大熊猫祖先是一种食肉始熊猫动物,生活在中国四川等地,而此始熊猫演变的旁支名叫葛氏熊猫。生活于欧洲等地,直到中新后才灭绝。始熊猫主支在演变中,其中有一支队名叫(ailuropoadumierta),是大熊猫小种生,传于中新世纪,体形同狗一样大小,是杂食性和食竹动物,分布广东四川等地,在已百年演变过程中取代了始熊地位。如此看来也可能为大熊猫提供了身世之迷证据。
台南真假熊猫事件
主条目:台南真假熊猫事件
台南动物园曾于1987年元旦期间展出一只“疑似熊猫”的黑白熊,并在电视上大肆宣传这只“黑白熊”。由于熊主人洪沧海以及动物园故作神秘,强调这只熊不是熊猫,而是繁殖出来的,引得新闻媒介、专家学者一阵忙乱,一时之间成为热门话题。后来更是因为当时作为台湾唯一曾制作熊猫标本,及触摸过熊猫皮毛的专家,并在北平动物园工作过的夏元瑜教授以及台大动物系主任兼动物研究所所长梁润生教授都初步认定那就是熊猫的报导令动物园大赚一笔。该黑白熊后被证实为马来熊人工染出来的后就不了了之了。
西方人与熊猫
参见:露丝·哈克尼斯
最早(1869年)让西方认识到大熊猫的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曼德·戴维,他拿到的只是一张熊猫皮,第一个在野外看到熊猫的西方人是J. H. Edgar。此后有大批西方人来中国想要打猎熊猫,捕捉活的熊猫也成为他们的强烈愿望。1936年12月18日,露丝·哈克尼斯携带一只活的熊猫幼崽抵达旧金山,这只熊猫的名字叫“苏琳”(英语:Su Lin),它通过中国海关时的证明书写的是“哈皮狗一只”。此后露丝出版了它与苏琳的故事《淑女与熊猫》(英语:The Lady and the Panda)。在之前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方对这个物种一无所知,这也使人们对熊猫积攒了巨大的好奇心。
保护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内列为易危物种。1958年设立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内容的重点就是大熊猫,这个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辖。但由于当时较落后的保护观念和生态学知识的相对匮乏,1980年代期间虽然全中国都在高喊“保护大熊猫”,但真正有利于熊猫的做法却并不多。许多人都认为最好的保育办法就是从野外捉来熊猫进行人工饲养,而饲养条件较差和工作人员缺乏饲养相关的一些科学常识,使许多研究基地成为熊猫永久的牢笼。对于竹子开花给熊猫带来的负面效果,也通常是通过捕捉熊猫的方式解决,没有研究它的食性进化和评估竹子死亡对它的实际影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与种群隔离等原因,使野外种群的繁衍出现危机。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个人拥有枪支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熊猫的生存。1992年以后,向保护区内的移民被禁止,并安排居民陆续迁出,使熊猫的栖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有些地方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开始上升。
1961年熊猫的形象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原型为大熊猫姬姬)。20世纪下半叶以来,熊猫被看成是中国的象征。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赠送熊猫予美国和日本的动物园,这被视为是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初次的文化交流,是当时中国外交的重要环节。到1980年代中期,熊猫的外交用途已大减,中国只借出熊猫予其他国家十年。现在国外动物园的熊猫多被中国政府有偿出借,熊猫如果在国外婚育,后代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从1985年开始,香港悦来酒店以熊猫作为店徽及采用Panda Hotel作英文名,而悦来酒店亦被称作熊猫酒店。
近年发展
截至2004年,一个为期4年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统计指出野外大熊猫总数约为1596只,较1985年的1114只为多。其中仅约有273只野生秦岭大熊猫,仅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大熊猫的命运再受挑战,当中卧龙自然保护区这块重要的栖息地遭受破坏。2009年春节期间,13只汶川大地震后的大熊猫重返自然保护区;同时台北木栅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正式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同年1月15日,“娅光”大熊猫从四川成都的保护基地到淮安动物园过年。目前,“娅光”曾多次在中外各地巡回展出。2009年1月15日,她在淮安进行巡回展示,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
2016年9月,随着熊猫数量持续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状态从濒危调整为易危。
流行元素
由于熊猫其本身特殊的研究价值地位,和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受到世界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儿童的广泛喜爱。其被作为吉祥物或其它代表物也层出不穷。基于此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梦工厂”在2008年后相继制作了著名动画《功夫熊猫》,故事中主角“Po”(宝)也同全剧一起风靡全球,掀起了一轮熊猫风潮热。著名国际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也推出了中国风的熊猫人资料片,风靡世界,台湾艺人周杰伦更结合熊猫与超级英雄的元素,制作科普连续剧《熊猫人》,尽管收视率不佳,仍造成话题。
大熊猫作为流行元素,进入时尚界。各大知名品牌都曾推出过以熊猫元素为主题的产品,比如LV、爱马仕、卡地亚、施华洛世奇等等。
也有将大熊猫作为品牌识别商标,比如美食快送平台foodpanda、台湾物流公司通盈快递等。
1990年亚洲运动会的吉祥物盼盼、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中的福娃晶晶以及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均以大熊猫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