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俄国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的许多作品在有生之年就享誉国际,至今仍是最重要的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之一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同时,它还位列“十大小提琴协奏曲”,[38][52]有时也被列入“三大小提琴协奏曲”。此外,它还是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组决赛的必选曲目。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是俄国著名的作曲家,出生于1840年5月7日,地点是俄罗斯的沃特金斯克。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父亲是一名矿业工程师,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柴可夫斯基从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后来进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柴可夫斯基的职业生涯初期,他曾在法律领域工作,但最终选择追随自己的音乐梦想。187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黑桃女王》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尽管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充满波折。他在1877年与一位年轻女子结婚,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几个月后便以分居告终。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旋律而著称,代表作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和《1812序曲》等。他的音乐常常融合了俄罗斯民族风格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在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柴可夫斯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成为国际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他在1891年访问美国并指挥了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声誉。1893年,他在创作《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时去世,享年53岁。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至今仍然深受喜爱,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对旋律性的重视;他甚至模仿莫扎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可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之梦”》,《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俄罗斯谐谑曲》,《哈普萨尔纪念曲》,《随想圆舞曲》...
柴可夫斯基具备一种巨大的创造旋律的力量,这种力量构成了他的交响曲、歌剧和芭蕾舞曲的重心。至于说他的旋律质量有时还不够均衡,我却觉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是旋律的创造者,而这正是一种罕见而宝贵的才能。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并不是每个人听起来都很俄罗斯,但从根本上说,它却常常比长期以来标榜莫斯科式诗情画意的音乐更具俄罗斯特色
©— Designed by Group 06 • SM1 Scien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