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机理

炭疽皮肤病的初期会出现小而痒的丘疹,随后中心变成小水疱,周围组织肿胀。接着,中心坏死,形成直径1-3cm的无痛性溃疡,周围环绕着水疱,内含血性液体和炭疽杆菌。溃疡的坏死组织会形成特征性的黑色痂皮,称为结痂。病变区域神经纤维变性,因此局部无痛感,同时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显微镜下可见充血、皮肤表层坏死、真皮水肿和轻微的炎症反应。通常在数日后黑痂开始愈合,2周后水肿逐渐吸收,痂皮脱落,80%的病例可以自然愈合。

症状

流感样症状
类似蚊虫叮咬的凸起
发痒肿块
中心为黑色的无痛溃疡
溃疡及附近淋巴腺肿胀
水肿出血
局部疼痛
皮肤暴露部位组织坏死
严重时可能会呼吸困难

高危人群

职业暴露者:
从事与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接触的工作,如兽医、屠夫、农场工人等。
食用未熟肉类的人:
特别是来自疫区的野生动物或家畜的肉。
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居民:
生活在缺乏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的地方。
实验室工作人员:
处理炭疽杆菌样本的科研人员。

其他

不加以治疗有20%的致死率,虽较其他形式之炭疽病低,但在医学统计上仍是非常高的数据,但治疗后几乎不会有危险。溃疡的渗出物内有大量炭疽杆菌,取渗出物涂片作细菌染色有助于确诊。用Steiner染色,炭疽杆菌呈黑色,用革兰氏染色炭疽杆菌呈紫色。抗生素治疗<55h,细菌仍较多,治疗超过72h,细菌将明显减少,革兰氏染色可能为阴性,此时可做免疫组化染色。如应用抗炭疽杆菌细胞壁抗体、抗炭疽杆菌荚膜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能显示细菌,还能显示细胞内外的细菌碎片或颗粒状抗原,有助于对经过治疗患者的确诊。
circled-left-2--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