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之一
攻守兼备,威震敌阵-


镗是中国古代冷兵器之一,属于长重兵器中的一种,相比起刀剑镗的诞生时间较晚在隋唐时期才渐渐出现,这种武器的外形虽然像是一个大号的叉子但是却不是由叉演变而来而是脱胎于长枪。镗刚刚出现的时候和大多重型冷兵器一样并没有立即成为作战用的武器而是作为庆典上的礼兵器使用,一直到明清时期镗才逐渐的被用作为战斗。镗可以说是属于小众兵器,就是在被使用最多最鼎盛的时期镗依然没能如钺、锤等这些重兵器的中的老大哥一样在某个阶段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兵器,更多的是被用来剿匪之类的小型战斗。后来在清朝后期因为火器的大量出现冷兵器被逐渐替代,镗又回归到了仪仗兵器的序列。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茅氏(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镦亦有尖刀,可倒用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齿形镗则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诚属利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构造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


十八般兵器 - 镗